查德忠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

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分为服务提供体系、服务技术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分为县级中医医院、县级综合医院中医科室、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以及综合性中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室、中医科室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中医门诊部和...

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分为服务提供体系、服务技术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分为县级中医医院、县级综合医院中医科室、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以及综合性中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室、中医科室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

目前,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基本覆盖城乡,但还不完善。全国仅有中医医院医院3115家,中医门诊678个,中医诊所个。约90%的综合医院设有中医临床科室,9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提供中医服务。但仍有24%的乡镇卫生院没有中医科室。70%的村卫生室无法提供中医服务。

查德忠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

中医药医疗服务资源已具备一定规模,但资源总量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所占比例较小,服务条件有待改善。从目前我国情况看,中医医疗机构有个,占全国卫生机构总数的12.17%;

中医医院占全国医院的近16%,中医诊所占诊所的22.47%;中医医院床位张,占医院床位总数的13.6%;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35.88%。中医医院数量还很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条件还没有达到《中医医院标准》所。还有不少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开展中医医疗服务的基本条件。

中医医疗服务占一定比例,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据统计,2008年,中医医院门诊量达到3.02亿人次,占全国医院就诊总量的17.0%,出院968万人次,占13.0%。

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处方比例为32%。大多数能提供中医服务的乡镇卫生院中医门诊量约占总门诊量的30%左右。中医医院功能和服务不完善。能力不强,中医特色不突出,城乡基层中医服务项目单一,诊疗水平低。

因此,根据我国现状,必须加强各级中医药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和内涵建设,加强综合医院的中医药工作,加强城市和城镇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尚未设立而应当设立、具备设立条件的县级中医医院要抓紧设立;对尚未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按标准加强建设;着力解决约9000个乡镇卫生院无法提供中医服务的问题,以及近三分之二的村卫生室仍无法提供中医服务的问题,社会资本必须积极鼓励设立中医医院,同时积极发展中医诊所。

中医药服务技术体系也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服务技术体系结合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以及疗效评价、质量控制、智能系统等。在诊断技术和方法方面,其独特且简单,需要经验的积累,且难以量化;注重疾病、证候的诊断,而缺乏对人整体功能状态的判断;仪器设备缺乏,功能单一,技术含量低,实际应用少。在处理技术方法方面,丰富多样、简单易实施、成本相对较低;仪器设备缺乏、功能单一、技术含量低;每种技术方法都有广泛的适用范围,但针对性相对较弱。针对性相对较弱,缺乏临床效果评价,应用规范性、系统性较差。就其他技术方法而言,疗效评价缺乏能够充分体现中药优势并被普遍接受的技术方法。质量控制缺乏既体现中药特点又满足质量控制要求的有效方法。

因此,要加强科学研究,把握中医药精髓,立足临床实践,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注重继承和创新,并在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基础上,注重规范化、系统化、一体化,注重仪器设备的改进和发展,注重效果评价、质量控制等技术方法的建立和创新。同时,不能忽视加强推广应用,特别是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设备的推广应用,以及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中医药服务支撑体系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政策措施、管理措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在法律法规方面,其自身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在机构/人员/技术准入方面有相关法律法规,但不够体现中医药特色。药品管理方面已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但也反映出中医药特色的不足。其他涉及中医药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中医药的特点和发展要求重视不够。因此,有必要推进中医药法律法规建设,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实施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更好地体现中医药特色。

在标准和法规方面,虽然重视建设,但普遍缺乏,尚未形成体系。即使有现有的标准和规范,但在实践中应用不够充分,缺乏有效的实施措施。其他相关标准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压力。因此,需要建立制度、加快建设、不断完善。管理标准与技术标准规范并重,制定与实施并重,注重抓住本质、体现特色、与相关标准规范衔接。

从政策措施上看,区域卫生规划政策重点是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但全面落实还需要有关方面的支持和我们自身的努力。为了政策投入,近年来对中医医院基础建设和业务建设的投入大幅增加,但长效投入机制和资金保障机制尚未建立。价格政策注重体现中医服务的技术劳动价值,但总体来看,中医服务价格仍然较低;补偿政策明显有利于中医医院,但如何补偿还需进一步探索;医疗保险政策虽然注重鼓励中医药应用,但还不够。因此,有必要不断加强现有政策措施的落实,加强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并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在管理措施方面,涉及机构、人员、技术、药品等各方面,已经有了一个基本框架。管理措施的制定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支持。随着投资的增加,建设项目的管理任务十分繁重。管理措施的落实需要强力推动、严格组织。由于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管理资源严重不足。要进一步细化管理措施,实施精细化管理,注重管理措施的综合运用,提高实施水平,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发展和提高的同时,不能忽视人才的培养。学校教育体系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培养了大批中医临床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不断加强,体系逐步完善。重点培养高水平中医临床专业技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加强基层临床中医技术培训。和培训方面,教育教学改革任务依然十分繁重,职业技能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快。现有中医临床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结构和布局有待进一步调整。

科学研究也是一个薄弱环节。要进一步强化临床基础,聚焦临床服务,以提高疗效为核心。科研投入要继续加大,研究领域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为了突出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以及中医药优势的疾病,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和临床实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健康第一站(特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