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的俗语(害人精俗语)

读完《被国人误传千年的八句话》,我们来看看这句“害人”的话。千万不要盲目相信一些经验丰富的俗语和顺口溜。为什么是这样?因为我们需要理性、仔细地看待这些所谓的“教义”。它们可能是某种情感的宣泄,也可能是古代或其他地区正确的经验的普遍化。为此,...

读完《被国人误传千年的八句话》,我们来看看这句“害人”的话。千万不要盲目相信一些经验丰富的俗语和顺口溜。为什么是这样?因为我们需要理性、仔细地看待这些所谓的“教义”。它们可能是某种情感的宣泄,也可能是古代或其他地区正确的经验的普遍化。为此,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就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世界像乌鸦一样黑

害人的俗语(害人精俗语)

世上的乌鸦黑如黑,主张用竹竿杀掉一船人,不留一个活口。用管理术语来说,这被称为“光环效应”。比如,谈到东北人,马上有人回答:“我知道,东北人很大方。”说到河南人,立刻有人回答:“我知道,河南人爱说谎。”说到日本人,立刻有人说:“日本人没有什么好东西!”东北人都是大方的吗?不确定!河南人爱骗人吗?不确定!日本人都不好吗?不确定。这些都是受到“世界黑如乌鸦”这句话的影响,都是这句话的变体。最严重的犯罪者是男性。有句话说:“猫喜欢偷鱼”。这句话其实是“世界黑如乌鸦”的翻版。他主张把世界上所有的男人都形容为“饲养的牛”。如果你不是“种牛”,就一定要去看“老军医”。

一巴掌打不出声音

“一巴掌无济于事”是中庸之道的产物,主张每人打五十个大招,不能说谁吃亏,更不能说谁占便宜。我在南京读大学的时候,学院规定只要发生打架斗殴事件,一经查实立即严肃处理。无论哪一方的责任,双方都会受到惩罚。这样的校规制定者,深受“打耳光无济于事”这句流行语的影响。事实上,有时候,一巴掌就能发出声音,比如拍墙,拍桌子,或者用这一巴掌拍别人马屁——不一定是另一巴掌。

苍蝇不咬无缝鸡蛋

是谣言传播、加速传播的有力“理论依据”。据2005年7月14日《西部商报》举报,于某与巴某是邻居。今年农历三月,村里就传出巴某强奸杨某的谣言。在散布谣言的过程中,邻居于某相信“苍蝇不咬人”,并煽风点火,说巴某肯定做了这件见不得人的事,并到处传播。最后他实在忍无可忍,用菜刀砍下了邻居妇女于某的头。你看,“苍蝇不咬鸡蛋”这句老话,不仅会伤害别人,还会害死相信这句话的人。

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是成功者欺骗失败者的有力借口、谎言和工具。在机会面前,不可能人人平等。什么是机会?机会是给予那些拥有一定控制资源的人的选择和奖励。例如,在招聘中,某公司招聘总经理,列出了对应聘者的几项要求。如果我们把总经理一职看成一个机会,把看到这个新闻的人看成是“人人都面临机会”,表面上看,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但实际上根本就不是机会均等。比如说,如果你要求一个硕士学位,大多数人都没有机会;如果你要求同职位工作经验8年以上,有些人会转身;如果要求同行业工作经验5年以上,恐怕就剩下几个了;再问:年龄——这样的机会如何解释为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一个市长的儿子和一个普通工人的儿子站在同一个机会面前。他们可以平等吗?

人活,树死

“人移则生,树移则死”,是当下“跳槽族”“勉励”自己的有力理论支撑。当某些事情在某个方面进展不顺利时,有些人就会开始产生一些疯狂的想法。我的一个表弟在长春一所名校当老师。几个月前,他打电话给我,让我帮他“送”到长春市国土规划局,但我拒绝了。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前,他在区ZF宣传部工作了几年。古语“人生木死”其实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逻辑推理。生活在城市里,街道两旁的树木已经搬迁,依然生机勃勃。因此,有“树木砍伐不一定会死”的说法。但如果搬迁,人们还能生存吗?不必要。我见过很多人在单位之间跳来跳去,却很少看到“突破和改进”。相反,有很多人在原来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勤奋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取得了一些成绩,所以人即使搬家也未必“活”。如果抱着“你不留我这里,我就留你那里”的心态去工作,无论去哪里都很难取得成绩。

如果有,请纠正;如果没有,那就鼓励他们。

“如果有什么事情是错的,就改变它;如果不是,就尽力鼓励它。”这是一把杀人不流血的刀。我经常看到一些看上去很官方的人,喜欢影射、造谣、造谣:“我们单位最近出现的婚外情传闻,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当然,如果有的话,我们会纠正的。”如果他们不存在,就鼓励他们。”“停下来的人往往会茫然,我能说谁呢?”大家都在猜测。原本安静的单位会突然变得热闹非凡、议论纷纷。“如果某件事是正确的,就改变它;如果没有什么是真实的,就鼓励它。”这句话就是给没有“真凭实据”杀人的人找“刀枪”。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还多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还多”通常是老年人对年轻人“不听话”的警告。判断一个问题的对错与年龄无关。提及年龄,就是“剥虎皮”,以厚颜无耻。如果年龄就是一切,那么一所学校的校长一定是学校里最年长的;公司总经理必须是公司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都必须超过100岁——这是事实吗?很明显不是!作者这样说并不是对长辈不敬,而是说实话,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谁的观念最接近“最优”,与年龄没有多大关系。“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桥还多”是对年轻人的不尊重,也是对知识的亵渎。持有“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桥还多”观念的人,主张“论资排辈”。

乡亲们看到乡亲们,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当乡亲们见面时,他们的眼里都会涌出泪水。”他主张以地域为界,拉开友谊之门。中国警方通报,3月18日上午,南昌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三大队将抓获的杀人犯罪嫌疑人谢英富移交给广州警方。据悉,谢英富为了20万元,杀害了和他一起长大的同乡。这里,不是“国人遇见国人,泪流满面”,而是“国人看见国人,背地里开枪”。近年来,同乡杀害同乡的案件时有发生。网友们一定要保持警惕,就是看到老乡不要“措手不及”,看到老乡就“变色”。中国人应该抛开“地域性”,全面地了解一个人。老乡不是绿通行证。

每个人都扫自家门前的雪

“各人扫自家门前的雪,不关心别人瓷砖上的霜。”主张圈地为牢,主张“高高挂起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每个人都扫自家门前的积雪,这是自私的表现。过去几年,几乎每个季度都会有媒体报道女孩光天化日之下被强奸,围观人数众多。这些围观的人其实都是老话的坚定支持者:“各人扫门前雪,不在乎别人瓦上霜”。如今盗贼横行,强盗疯狂——不能说与“人人清门”的信念无关。面对“门前雪人人扫”的俗语,“见义勇为”正在衰落。

先友谊,后比赛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中国特色的适度特长。主张交流情感、加强关系放在第一位,比赛输赢是次要的。真的可以做到吗?不可能的!竞争的目的就是决出胜负,争夺第一名,否则竞争就会成为一种形式,一种工具。比赛参与者无法体会到激烈对抗带来的精神享受,观众也看不到比赛的激情和悬念。这样的比赛还能称为比赛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虚伪的代名词,但实际的球队呢?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