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斯底里也是一种心理疾病对吗(歇斯底里是精神病还是心理病)

癔症也称为歇斯底里症。一种由精神刺激或负面暗示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大多起病突然,可引起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或暂时性精神异常。患者有明显的情绪色彩,检查不能揭示相应的器质性改变。暗示和自我暗示往往在症状的发生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一...

癔症也称为歇斯底里症。一种由精神刺激或负面暗示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大多起病突然,可引起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或暂时性精神异常。患者有明显的情绪色彩,检查不能揭示相应的器质性改变。暗示和自我暗示往往在症状的发生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历史渊源和基本原理

歇斯底里也是一种心理疾病对吗(歇斯底里是精神病还是心理病)

早在古希腊时代,希罗多德的著作中就记载了歇斯底里症。中世纪时期,西欧宗教迷信盛行。当时,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被认为是恶魔或女妖附体。C.Lebois指出,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在大脑,而不是在子宫。沙克进一步系统化了这种疾病的症状学,指出这种疾病的症状可以通过催眠引起或消除,并强调遗传因素与这种疾病的发生有关。珍妮对癔病的症状给出了心理学上的解释,认为患者的意识障碍是心理综合崩溃造成的,即他将疾病的感觉丧失、瘫痪、健忘等症状解释为由于相应心理功能与意识分离的结果。1895年,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发表了《癔病的研究》,用压抑的性心理和潜意识冲动的概念来解释癔症的发病机制,并提出了转换性癔症的概念。也就是说,那些不为超我所允许的愿望被压抑,而且这种压抑并不是完全成功的。因此,这些愿望会以变相的形式通过表达或转化而成为症状。症状的性质和位置具有象征意义,可以使压抑的愿望得到部分满足,或者缓解超我和压抑的愿望之间的情感冲突。甘塞尔描述了甘塞尔综合症、假性痴呆和儿童痴呆,并将它们与癔症联系起来。巴甫洛夫学派从高级神经活动的病理学角度解释了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巴甫洛夫将神经系统分为三个系统;皮质下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癔病患者第二信号系统较弱,因此第一信号系统及其控制的皮层下系统的活动相对增强。第一信号系统的功能与特定图像的感知有关,皮层下部分与情绪活动有关。癔症患者皮质下系统功能增强,表现为患者情绪强烈而生动,且由于第一信号系统处于抑制解除状态,患者视觉思维突出,幻想生动丰富。上述机制可以解释癔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在强烈精神因素的影响下,癔病患者的大脑皮层进入抑制状态,而皮层下则出现去抑制状态,因此临床上可见情绪爆发和抽搐发作。如果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波及到皮层下部分,就会产生深度抑制状态,甚至导致癔症性木僵。大脑皮层容易产生诱发性抑制,这是癔症意识范围缩小的病理基础。癔病患者的皮质功能较弱,原始兴奋灶也较弱。因此,旧的兴奋灶很容易被新的和当前的刺激所抑制。因此,目前只有新刺激产生的兴奋灶是活跃的。这可以用为什么癔症患者容易受到暗示来解释。

2.原因

1、精神因素。由于家庭不和、婚姻不满、人际纠纷等难以解决的矛盾而引起的愤怒、委屈、恐惧、担忧或其他各种内心痛苦,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患者可能因亲人去世或其他不幸事故引起的强烈情绪反应而直接患上这种疾病。但18.4%的患者,该病的精神因素并不明显,可能与患者在某些情况下接受建议和自我暗示有关。

2、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性格的强度和变异性。病人的情绪活跃、生动,但又肤浅、幼稚。情绪反应很强烈,常常夸张且戏剧化。情绪反应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种极端。判断是非的标准往往是基于情感,对人和事很容易情绪化。(2)暗示性强。患者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言语、行为、态度等的影响。患者的暗示性取决于患者的情绪倾向。如果患者对某件事或某个人有情感上的倾向,他或她就会容易受到暗示;如果缺乏情感联系,患者就很难接受建议。(3)自我表露程度高。也就是说,患者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患者过分夸耀和表现自己,喜欢在公共场合表现,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比如他吹嘘自己聪明、能干、有才华,很多人钦佩她的才华和外表,人们如何称赞她等等,但事实并非如此。(4)丰富的幻想。病人幻想特别丰富,内容生动。在患者强烈情绪反应的影响下,很容易将现实与幻想相互混淆,给人以患者在说谎的印象,甚至患者本人也难以辨别。

3、遗传因素。癔症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据福州地区报告显示,有癔病阳性家族史的人中,有24%有阳性家族史。Ljungberg报道,癔症患者的父亲、兄弟和儿子的患病率分别为1.7%、2.7%和4.6%,而其母亲、姐妹和女儿的患病率分别为7.3%、6.0%和6.9%。所有男性的患病率为2.4%,女性的患病率为6.4%。他认为这一发现支持了歇斯底里症与遗传有关的观点。对于一些患者来说,遗传倾向似乎比精神因素在疾病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然而,癔症是否确实与遗传有关,还有待积累足够的数据来确定。

4.身体因素。有些患者可能会因身体因素,如发热、疼痛、不适等而产生精神紧张和恐惧,为癔病的发生提供自我暗示依据。另一方面,躯体疾病会损害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从而促进癔病的发作。

三、临床表现

1、精神障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情绪爆发。常在精神受到刺激后立即发生,情绪反应强烈,具有尽情发泄的特点。一般持续时间不长,约数十分钟或1-2小时逐渐平静。(2)意识障碍。它可能表现为嗜睡、昏迷或混乱。有些患者回答问题不正确,回答时总是出错,称为癔症性假性痴呆;有些患者可以回答问题,但答案近似但不正确,称为甘塞尔综合征;有的患者无言以对,表情像小孩子一样幼稚,称为童稚性痴呆。(3)精神状态与严重精神疾病的精神运动性兴奋相似。意识障碍不明显。可能会出现短期的幻觉或妄想。整个病程短暂,常在3-5天内平静下来。此外,还有阶段性失忆、神游、双重或多重人格、附体经历等。

2.运动障碍。可表现为抽搐、瘫痪、不能站立、不能行走、抽搐、舞蹈样动作或失音等。

3.感觉障碍。可引起突然失明、弱视、管状视力或单眼复视;它还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体感丧失或感觉过敏区域;或可有咽部阻塞的感觉,称为歇斯底里球。

4.植物神经及内脏功能障碍。症状包括神经源性呕吐、打嗝、腹痛、尿频、尿急和假怀孕。

4.诊断和治疗的参考依据

可概括为:明显的精神因素及其引起的强烈的情感体验;症状的发生和消失与暗示和自我暗示密切相关;(3)症状多种多样,在情绪爆发和其他精神攻击时,可具有明显的情绪色彩。身体功能障碍,检查未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躯体症状;病前性格特征,或既往类似发作史可作为参考。

本病主要依靠心理治疗,可适当结合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应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对治愈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对于有身体症状的患者,除了药物或物理治疗外,还提供口头提示。对于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对于极度兴奋者,可采用肌肉注射。对于有焦虑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抗焦虑药物。另外,针灸、中药、直流电或感应电疗法都可以配合使用。

5.病程及预后

这种疾病通常急性发生,病程可能因临床症状而异。疾病是否复发不仅与个人素质和社会心理因素有关,还取决于疾病是否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治疗不当或不良建议的影响,尤其是医护人员不当语言、不小心表达对疾病的错误观点的影响,往往会加重病情的顽固性,延长病程。正确的治疗,包括及时治疗,可以很快消除症状。病情缓解后,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治疗病因,自觉进行人格改造,防止复发。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