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际交往心理效应论文(解读人际交往心理效应的书籍)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中,交往对象的认知、印象、态度和情感会直接影响交往的正常进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人际交往中的人际认知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偏差。1.首因效应第一个原因就是第一印象,或者说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会...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中,交往对象的认知、印象、态度和情感会直接影响交往的正常进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人际交往中的人际认知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偏差。

1.首因效应

解读人际交往心理效应论文(解读人际交往心理效应的书籍)

第一个原因就是第一印象,或者说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会关注自己首先接触到的细节,比如对方的表情、身材、外表等,而较少关注自己后来接触到的细节。这种由先前的信息形成的初始印象及其对后续信息的影响就是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大学生交往活动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客观地讲,首因效应在传播活动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人为本”,影响着今后交流活动的深入发展。当然,第一印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第一印象所依据的信息是有限的,但由于人类认知的综合性,有可能将这些不完整的信息联系起来,用思维填补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整体印象。

2.近因效应

近因,即最终印象。近因效应是指最终印象对人们认知的影响。最后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的印象,这就是心理学解释的后遗症。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最后印象也不容忽视。一般来说,在对陌生人的识别中,首因效应较为明显;而在对熟悉的人的识别中,近因效应则更为明显。这告诉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不仅要注意自己平时给对方留下的印象,还要注意自己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和最后印象。

3.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常从对方的某种特征概括为一系列其他相关特征,从局部信息形成完整的印象,即基于最近的情况根据少数情况对他人做出笼统的结论。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指的这种光环效应。光环效应实际上是个人主观推论的概括和扩展的结果。在光环效应中,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一旦成为光圈被放大,他的优点或缺点就会退到光芒后面,被别人忽视。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光环效应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例如,男女大学生会给自己长得漂亮的同学赋予更理想的性格特征,并常常为那些长得漂亮的同学设计美好的未来。

4、投影效果

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感知者在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所谓“以小人之心,论君子之腹”,就体现了这种投射效应的一个方面。

一般来说,投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体没有意识到自己具有某些特征,并将这些特征添加到别人身上。比如,一个对别人充满敌意的同学,总感觉对方对自己有仇恨,似乎对方的一举一动都是挑衅。另一种是个体意识到自己的一些不令人满意的特征,并将这些特征添加到别人身上。比如,在考场上,想要作弊的学生总觉得其他学生也在作弊,自己不作弊就会吃亏。值得注意的是,后一种投射常常将自己的一些不如意的特征投射到自己尊敬和钦佩的人身上。逻辑是:有这些特征,他们的形象还是光辉灿烂的,我有这些特征又有什么关系呢?目的是通过这种投射重新评估自己的不如意特征,以达到暂时的心理平衡。

5.设置效果

刻板印象效应是指人们头脑中的某些观念对自己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的影响。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当我们认识他人时,往往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准备好的心理状态,并从这种心理状态出发,追随事物的某些外在方面。联系进行认知和评价,从而产生设定效果。刻板印象效应有助于我们在一定条件下以一般方式理解他人,但往往会导致认知偏差。比如,农村学生认为城市学生知识渊博,但狡猾、小气;城市学生认为农村学生无知,但忠诚诚实。

6.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对社会中某一类事物或人的一种相对固定的、笼统的、普遍的看法。其主要表现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属于某一类人。不管他是否表现出那类人的特征,他都被认为是那类人的代表,然后将那类人的评价强加在他身上。刻板印象作为一种固定的认识,有助于对某一群体做出总体评价,但也容易产生偏见,导致“以人为本”的偏见,阻碍人与人之间深入细致的认知。例如,男孩常常认为女孩小心、胆怯、娇气;女孩往往认为男孩心肠厚重、大胆、傲慢。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