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犯错时,父母有责任批评、管教孩子,但什么样的批评才能既有效又不伤害孩子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批评与尊重之间,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的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批评方式。将帮助父母找到平衡。
到了吃饭的时间了,但她四岁的儿子却不肯放开玩具,连叫了几次也没人回应。青林决定干点苦事。儿子哭着不肯把玩具收起来。在挣扎过程中,他用玩具把母亲头上的一个大肿块撞了出来。青霖现在勃然大怒,怒斥这孩子。不过说完,看到儿子哭得可怜,青琳的心又软了,开始担心,自己这样批评孩子,会不会给他留下心理阴影?
青琳的担忧立刻引起了一群妈咪朋友的共鸣。青琳发现很多妈妈都有类似的问题:孩子难免会犯错,不批评是不可能的,但我的批评不会有任何作用。会不会太过分了?换句话说,怎样才能用批评来教育而不伤害孩子呢?
批评态度:批评并不意味着不尊重
批评和管教缺一不可,幼儿的心灵也应该受到保护。如何取得平衡?对于很多家长的问题,乐轩家庭治疗中心龚雪萍表示,家长保护孩子自尊的意识更加强烈。但有时候,“尊重孩子”和“管教孩子”这两件事简直是对立的,仿佛要保护孩子的尊严,就必须放弃最基本的管教和批评。
她说,其实,如果我们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如何接受批评,我们就可以根据他们的承受能力给予适当的批评。而且,当孩子做错事时,非常有必要明确地告诉他“你这样做不对”。你不能因为担心受到伤害而不批评或管教。
批评目的:公平教育
如果我们基于对孩子的尊重来选择批评的方式,批评就会是公平的。他们不会因为孩子年纪小而指责、责骂孩子,也不会放松管教,让孩子一次又一次犯错。宫学平说,最简单的批评就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例如,应该教导一个四岁的孩子,用硬玩具打母亲的头部会伤害她,并且他不应该以这种方式攻击别人。这种批评并不是不尊重或伤害性的。
对孩子造成伤害的批评往往是因为我们忽视了应该告诉孩子的要点。以青林为例。当孩子打妈妈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很生气,说:“你敢打你妈妈,你真是个坏孩子!”但这会把具体的事情扩大成“坏”和“好”的区分,会给孩子留下长期的影响。
批评方法:一物对一物
因此,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只需明白,我们的批评是为了让他知道如果他做了某事将会带来什么后果,而不是为了伤害他或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龚学平建议,我们的批评一定要针对具体的事情。比如,如果一个孩子回家后忘记洗手,我们就应该告诉他,我们每个人回家后都必须洗手。不洗手是错误的,不应该扩展到其他事情上。当孩子的错误行为涉及人际关系时,最理想的方式是用两个步骤来“完成”一次批评——先直接告诉孩子你对某项行为的感受,然后平静地告诉孩子你知道他是是个好孩子,只是这次他做错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