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头针疗法具体运用方法(头针针灸视频)

针灸又称头针疗法,是通过在头部特定穴位进行针刺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该方法以传统针灸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以来,头针在我国得到普及应用,成为常用的针灸方法,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脑源性疾病。《灵枢大惑论》说道:“...

针灸又称头针疗法,是通过在头部特定穴位进行针刺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该方法以传统针灸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以来,头针在我国得到普及应用,成为常用的针灸方法,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脑源性疾病。《灵枢大惑论》说道:“五脏六腑的精气,全部注入眼中,成为精气……并与脉脉相连,属于大脑,从颈部出来。”《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有三百六十五条,血气俱上虚窍。”《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头为精明之府。”六阳手足经皆上行至头面部,如足阳明胃经,过客主,沿发际行至额头颅。”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尖眦部,达头角”。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眼内眦,上行至额部,与头顶相交;其支脉自上而下,至耳上角;直部走行”。从顶部到大脑,也到颈部下部。”

另外,督脉“上行风府,入脑,上行顶,循额头,达鼻柱”。手足六阴经中,手少阴经“行于咽目之间”,足厥阴经“行上”。“从额部出,交顶脉”,直达头面部。其余阴经循头颈经,汇入面部内外阳经,直达头面部。以上经文充分说明了头部与脏腑经络的密切联系。头为青阳之会,脑为髓海,为神魂之府,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主宰,是调节全身气血的重要部位。这是头针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

针灸-头针疗法具体运用方法(头针针灸视频)

随着头针的广泛应用,人们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头针的定位、适用范围、刺激方法等方面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头针已成为一些国家临床医生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一。为适应头针疗法的国际推广和交流,中国针灸学会按地区确定经络,在经络上选取腧穴,并结合传统针灸方法的原理,制定了《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经国家针灸学会批准。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会议。经过。

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与指示

标准穴位线均位于头皮上。根据头骨的解剖名称,分为额区、顶区、颞区、枕区四个区域,有14条标准线。定位及指示说明如下:

额头区域

1.额叶中线阳性

在头前部,从督脉神庭穴向下引出一条直线,长1寸。

癫痫、精神障碍、鼻病。

2.额旁线1(MS2)

在头前部,从膀胱经眉冲穴向前画一条直线,长1英寸。

冠心病、心绞痛、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失眠。

3.旁额线2

在头前部,从头临气穴处的胆经向前画一条直线,长1寸。

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胆疾病等。

4额旁线3(ST8)

在头的前方。从胃经头尾穴内0.75寸开始,引直线向下,长1寸

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遗精、子宫脱垂、尿频、尿急等顶区

5.顶部中心线

在头顶,即督脉百会穴至千顶穴之间。

腰腿足部疾病,如瘫痪、麻木、疼痛、皮质多尿、肛门脱垂、小儿夜尿、高血压、头痛等。

6.顶颞前斜率

在头顶及两侧,自头经外奇穴千神丛至旋里穴画斜线。(GB6)在胆经颞部。金属丝。

将整条线分成5等份,上1/5用于治疗对侧下肢及躯干瘫痪,中2/5用于治疗上肢瘫痪,下2/5用于治疗上肢瘫痪。/5用于治疗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脑动脉粥样硬化等。

7.顶颞后斜线

在头顶及头两侧,顶颞前斜线后1寸处有与其平行的一条线,即从督脉上的百会穴引一条斜线至颞胆经上的曲会穴。

全线分为5等份,上1/5用于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感觉异常,中2/5用于治疗上肢感觉异常,下1/5用于治疗上肢感觉异常。下2/5用于治疗头部和面部的异常感觉。

8.顶面1线(MS8)

在头顶,督脉旁1.5寸,自膀胱经通天穴向后引出一条直线,长1.5寸。

腰腿疾病,如瘫痪、麻木、疼痛等。

9.顶面2线瓜

在头顶督脉旁开2.25寸,从胆经正营穴向后引直线,长1.5寸,至承陵穴)。

头痛、偏头痛、肩、臂、手等部位的病症,如麻痹、麻木、疼痛等。颞区

10前颞线(MS1O)

在头部颞部,胆经知炎穴与旋里穴连线

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瘫、口腔疾病等。

11颞后线(MS11)

在头部颞部,从胆经上的舒谷穴向下连直线至曲护穴。

偏头痛、耳鸣、耳聋、眩晕等枕部

12.枕上中线

在后脑勺,即督脉强健穴至脑户穴处。

眼疾、颈部剧烈疼痛、疯狂、癫痫等。

13.枕上线

在后脑勺,自枕外结节、督脉脑胡穴向外0.5寸,直线向上引出,长1.5寸。

皮质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视等。

14旁侧枕下线(MS14)

在后脑勺,从膀胱经玉枕穴向下引出一条直线,长2寸。

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等。

2、头针的适应症

头针主要治疗脑源性疾病,如中风偏瘫、肢体麻木、失语、皮质多尿、眩晕、耳鸣、舞蹈病、癫痫、脑瘫、小儿智力低下、颤抖麻痹、假性球麻痹等。还可治疗头痛、脱发、脊椎截瘫、高血压、精神病、失眠、眼病、鼻病、肩周炎、腰腿痛等各种?ahref=”蓝色痔疮、大葱和肩膀>跛脚

4快捻法表演者固定肩、肘、腕、拇指,食指半屈,用拇指第一关节掌侧和食指第一关节桡侧捏住针柄。不断屈伸食指掌骨关节,使针体以每分钟约200次的扭转速度来回旋转,每次左右两圈左右。连续捻转2-3分钟,然后留针5-10分钟,重复捻转,再以同样的方式捻转两次,即可将针取出。快速捻转可以增强患者的针感,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提高疗效。捻针或留针时,家属帮助患者活动肢体,加强患肢功能锻炼,有利于提高疗效。一般刺激3-5分钟后,部分患者会出现患部热、麻、肿、冷、抽搐等感觉。此类患者往往有较好的疗效。也可用电针代替手捻治疗。

5.拔针时,用压手固定穴位周围的毛发。握住针柄并轻轻旋转针体。如果针下无重物,则可快速拔针。拔针后,必须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

6、疗程:一般每日或隔日针刺一次,10-15次为一个疗程。5-7天后,继续下一疗程。

4、注意事项

1、头部有毛发,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2、进丝针时,如操作者感到针下有阻力或病人感到疼痛,应停止进针,将针向后移动,然后改变角度后再进针。

3、由于头针刺激性强,时间长,医生必须注意患者的情况,防止晕针。

4由于颅缝骨化不完全,婴幼儿不宜采用头针治疗。

5、脑出血患者,待病情、血压稳定后,方可进行头针治疗。并发高烧、心力衰竭等症状者不宜立即使用头针。

6、由于头皮血管丰富,头针治疗时很容易出血。因此,拔针时必须用干棉球按压针孔1-2分钟。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