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健美操伤害(健美操具有增进健康,塑造形体,舒缓精神压力)

由于健美操伴随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大量使用下肢跑、跳、断肩等关节活动幅度较大的动作,存在训练水平不够、教学训练不当等问题。安排和运动员生理、心理状况不佳。很容易发生损坏。运动损伤的发生会对运动员的健康、学习、工作、心理等产生负面影响。下面简单...

由于健美操伴随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大量使用下肢跑、跳、断肩等关节活动幅度较大的动作,存在训练水平不够、教学训练不当等问题。安排和运动员生理、心理状况不佳。很容易发生损坏。运动损伤的发生会对运动员的健康、学习、工作、心理等产生负面影响。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健美操中容易发生的运动损伤的原因、预防和治疗。

预防健美操伤害(健美操具有增进健康,塑造形体,舒缓精神压力)

1.踩踏时扭伤关节

原因:

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踝关节韧带伸展度和弹性差;脚落地技术不正确;跳跃和落地时失去平衡,场地不平坦。

症状:

踝关节局部疼痛,迅速肿胀并逐渐向踝关节前方延伸,局部皮下充血;跛行。

预防:

1、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特别是踝关节周围的韧带,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2、加强踝关节周围韧带和肌肉的锻炼,多进行提小腿、负重提小腿练习,提高关节的力量和弹性。

3、在跑、跳练习中,强调脚底着地的正确技术。

4、身体疲劳或状态不佳时,避免练习高难度动作,减少运动负荷。

对待:

扭伤后,立即停止运动,用拇指按压止血,并检查韧带是否完全断裂。12小时内可使用冰袋和压力绷带,防止毛细血管扩张继续出血,并可将患肢抬高。24小时后,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可采用伤口药物外敷、理疗、针灸、按摩、药物痛点注射、支撑带固定等方法。尽早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如踝关节抗阻活动、沙地慢跑等,加速踝关节功能恢复。

如果韧带完全断裂,应立即制动并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2.疲劳性骨膜炎

原因:

大量的跑、跳动作使人体的重力和地面的反作用力主要集中在骨曲凸面,对骨膜造成应力损伤。

症状:

疼痛:训练后会出现局部疼痛。严重时走路或不运动时会疼痛。疼痛大多是钝痛或牵涉痛。

肿胀:局部软组织轻度凹陷性水肿。

压痛:腔骨内侧表面、内侧后缘或腓骨下端压痛;严重者,胫骨内侧表面常可触及小结节或肿块,按压时出现剧痛。

推背或支撑时疼痛:推背或支撑时疼痛明显。

预防:

1、做好充足的准备。

2、正确掌握跑、跳技术,动作时注意放松,落地时缓冲,减少地面对小腿的冲击。

3、合理安排运动量,改进训练方法。

4、避免长时间在坚硬的地面上跑、跳运动。

5、预防感冒,利用自我按摩等多种手段,及时消除运动后小腿肌肉的疲劳。

对待:

早期症状较轻者无需特殊治疗。只需用弹力绷带包裹小腿,调整训练计划,减少下肢运动量或少做下肢活动,休息时抬高患肢即可。症状严重者要注意休息,用弹力绷带包扎小腿,抬高患肢。也可采用中药熏蒸或外敷、理疗、碘离子导入或微波治疗、按摩等。按摩手法包括揉捏和摇动小腿。主要针对各块肌肉,同时用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承山、委中穴进行穴位按摩。

3.髌骨拉伤

原因:

多是由于跑跳过度、膝关节长期负担过大、或小伤反复积累等原因造成的。它也可能是由局部冲击和拉力引起的。特别是当膝关节处于半蹲位时,由于韧带松弛,髌骨的拉伸性腱膜和髌韧带受到更大的拉力,髌骨和股骨相应关节面之间的挤压力更大。如果蹲起时“用力”或屈伸、扭转,用力超过组织的生理负荷,就会影响局部新陈代谢,导致细胞变性坏死,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如肌腱纤维出血、变性、增生等。

症状:

早期或轻症患者在剧烈运动后可能会感到膝盖疼痛、发软。休息后症状缓解;随着病情的进展,疼痛逐渐加重。准备活动后症状缓解,训练后症状再次加重。严重的时候走路、坐着不动也可能会痛。髌骨尖端及髌骨周围有压痛。当膝盖伸展到110-150度时,膝关节疼痛明显。

预防:

1、合理安排运动量,避免局部负荷过大,严禁“一对一”训练方式。

2、加强下肢肌肉的力量训练,特别是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

3、每次训练后,做一脚半蹲测试,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4、训练后擦去汗水,注意保暖,防止风寒湿气的侵袭,采用热水坐浴、按摩等消除局部疲劳。

对待:

直腿抬高法、髌骨抽动法、台阶攀爬法、高静半蹲法等均可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此外,还可以采用理疗、中药外敷、针灸、外敷中药浸润药或直流电导入、按摩等。如果长期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加重,髌骨软骨病患者应接受手术治疗。

4.肌肉拉伤

原因:

在完成各种动作时,由于肌肉主动剧烈收缩,用力超过肌肉本身的承受能力,可能会出现主动或被动的肌肉拉伤。

症状:

肌肉拉伤后会出现局部疼痛、压痛、肿胀、肌肉紧张、僵硬、痉挛、功能障碍等。当受伤的肌肉主动收缩时,疼痛会加剧。

预防:

1、做好活动准备工作。

2、加强易受伤部位肌肉的韧性和力量训练。

3、各种被动肌肉拉伸的练习一定要循序渐进。

对待:

早期:冷敷、加压包扎、抬高受伤部位。适当的固定可以防止肿胀、镇痛、减轻炎症。

中期:对于症状较轻者,受伤后24小时内可采用外伤药物、理疗、药物痛点注射、按摩等,加速再生修复。

后期:为增强和恢复肌肉功能,常采用按摩、理疗、功能锻炼等,并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