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放宽心才能长寿吗(老年人放宽心态的句子)

清心寡欲,佛教和道教都提倡这一点,但又有所不同。道家认为“命在我而不在天”——我的寿命不是由上帝决定的,而是由我个人掌控的。只要心清寡欲,修习取饵、引导、胎息、炼丹、斋戒等事情,就可以延长。寿命直至“不朽”、“不朽”。佛教认为“我的命运取决...

清心寡欲,佛教和道教都提倡这一点,但又有所不同。道家认为“命在我而不在天”——我的寿命不是由上帝决定的,而是由我个人掌控的。只要心清寡欲,修习取饵、引导、胎息、炼丹、斋戒等事情,就可以延长。寿命直至“不朽”、“不朽”。佛教认为“我的命运取决于我的善恶报”——我的命运不是由上帝决定的,而是由我个人的善恶行为决定的。只要我清心寡欲,坚持行善积德,就会得到“善报”。所谓“善行有善报,恶行有恶行,不是因为时候未到而没有报应,时候到了,一切都会有报应的。”前世今生无果报,今生来生亦无果报。”佛教不求长生不老,更不求长生不老;它不忌讳死亡,甚至称赞僧尼的死亡为“延吉”、“返璞归真”、“顺服世间”等,是佛教一切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涅槃”——熄灭“生死轮回”后所获得的理想精神境界,以及具有“永生、快乐、自我、清净”四德的永恒、快乐的佛身。这种佛身是死后才圆满的,所以“涅槃”也可以指死亡。总之,佛教徒不怕死,就怕“死后安顿”。因此,历史学家范文澜幽默地说:“道士贪生,和尚畏死”。

心地纯洁并不意味着无心。意思是要消除贪婪、无明、嗔恨、慢慢,因为这些“愚昧无知”的心态是造成恶行和恶行的根源。恶报。佛教讲得很多“心三界”、“性清净心”、“心王”、“心境”、“心法”等,还有一本广为人知的卷《心经》,那就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涅槃成佛的无上智慧。可见,他所说的“清净心”,就是消除无明、污秽、邪恶,树立智慧清净善心。道家所谓的“清心”,大体也是如此。

老年人放宽心才能长寿吗(老年人放宽心态的句子)

不久前,北京大学心理学家胡振凯教授在做心理咨询报告时公开主张:“光心平气和还不够,还不如无情!”当我问他为什么时,他回答说:“没良心,不是。俗话说,不分是非,不讲道德,但是我们应该消除自私邪灵。不要总是纠缠在很多自私的事情中。”不要动不动就心烦意乱,气得肺都要气炸了,要保持心、脑、肺、肝的平静。”胡教授说的不是废话,而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养生养生,符合佛教三昧。

少欲并不等于无欲。就是尽量减少对酒、色、财、气的欲望,因为任由物欲泛滥,必然导致道德败坏、风俗败坏、家国天下的毁灭。孟子曰:“上下争利,则国家有危!”当上下相互竞争、追求私利时,国家就会陷入危险。历史已多次证明这一点,无需多言。然而,人类乃至众生都不可能做到“无欲”,佛教也不例外。不就是追求涅槃成佛、永远幸福、追求道成仙、永远幸福吗?我说的不仅仅是欲望,而是世界上最大的欲望!欲望是获得某物或实现某个目标的愿望。它是心理活动的方向性。这种方向性是所有生命运动背后的驱动力。没有这个动力,生命就会停止前进。换句话说,没有欲望就没有生命。

因此,即使是“圣人”的孔子也从来没有教导人们消除“人欲”,而只是告诫人们“欲而不贪”。至于佛教,一般只是讲“少欲”。所谓“无欲”,亦应如此。

只有欲望少了,才能心安,凡事能忍,能放下,身心自然就会受益。反之亦然。所以,要想获得内心平静的利益,必须先远离欲望。

只有积德,才能少欲。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达到禁欲主义呢?答案是:积德。

积德,即“积善”、“行善积德”,就是通过多做“善事”来培育“善根”,长出“善性”,升华“善德”。

为什么积德会让人不那么渴望呢?

因为人的一切善德、善行,本质上都是克制私欲、帮助他人、利天下;而人的各种恶德、恶行,本质上都是放纵私欲、害人、利己、害人。社会。两者不能互补、共存。但只能是水火不相容,一蜡一蜡。不断行善的过程就是不断积德的过程,也是不断克制私欲的过程。私欲越来越少,欲望自然也就少了。欲望少了,就能安心,安心了,就能健康长寿。积德是根本,必须首先重视。早在2500多年前,老子就强调:“积德则可以胜一切……此乃根深蒂固、长久之道。”当然,“一切都无法克服”,其中也包括世间最难克制的私欲。

凡是出钱、出物、出力帮助有需要的人,发展公益事业,见义勇为,除暴行善,直至舍生取义,自杀身为仁人的人,就是一个仁人志士。行善积德的人。正如孔子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基本的美德。“欲立己,方能立人;欲达己,方能达人”。这是一种崇高的美德;能够教导他人行善更为重要。就是“无大善”。又如释迦牟尼佛所说:教人行善是大善,教人作恶是大恶。“善恶有报,各有因果。”如果你不相信,有历史可以证明。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易经》俗话说:“积善业者有余福,积恶业者有余祸”。一个积攒了很多善行和美德的家庭,一定会有剩余的幸福和吉祥留给子孙享受;积攒了很多恶行、恶德的家庭,一定会给子孙留下后患。

《三字经》相传:“窦炎山有正方,教五子,皆成名。”相传唐末五代蓟州渔阳县人窦禹钧年轻时作恶多端。据说,他梦见自己生了,因此,父亲严厉告诫他要赶紧悔改行善,否则就会大祸临头,短命而死。他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从此,他改变了自己的做法,积累了善行。他为穷人、已婚的妻子和女儿支付葬礼费用,并拯救了数百名受害者。他举荐了无数贤士为官。他还创办书院40所,藏书数千卷,招收贫苦子弟免费读书,培养了许多人成为有用的人才。他的家人过着非常节俭的生活,没有金玉佩等装饰品,也没有任何奢侈品。后来他生了五个儿子。通过他的言行,他们都考上了进士,官至清正,名满天下。他活到了82岁,没有任何疾病就去世了。因著名的燕山位于冀州境内,人们尊称窦禹钧为窦燕山。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