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宝宝眼睛大、怕光、流泪、睫毛内翻,要小心
近日,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接诊了不少年轻青光眼患者。一名20岁的女孩来就诊时已经失明。患者中最小的患者只有9天大。专家提醒,我国青光眼的漏诊率高达90%。当宝宝出生时黑眼圈比普通宝宝大时,家长就要警惕他是否可能患有青光眼。
最小的患者仅9天大
一名20岁的女孩因一只眼睛看不清,一只眼睛视力很小,连过马路都困难,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该院眼科主任袁志兰教授接到诊断后发现,女孩一只眼睛完全失明,另一只眼睛出现管状视力。这是因为,患者患有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没有明显症状,视力正在慢慢下降。患者本人就像“温水里的青蛙”,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逼近。
来自安徽马鞍山的一对17岁的双胞胎,在学校成绩一直都很好,但感觉自己的视力不断下降,无法戴眼镜矫正,于是来到南京检查。检查结果证明,双胞胎患有发育性青光眼。病程已到晚期,眼压已高达40-50毫米汞柱,而正常眼压只有10-21毫米汞柱。专家及时对他们进行了手术,保留了他们剩余的视力。
袁志兰教授告诉记者:来医院就诊的青光眼患者大多已是中晚期,最小的患者只有9天。一对父母带着9天大的婴儿来看病。原来,他们生下的前两个孩子都有过眼睛发育异常的痛苦经历。当他们发现老三的眼睛又黑又大、无神时,他们赶紧将他送到省医院救治,15天后医生给孩子做了青光眼手术。
中国青光眼漏诊率高达90%
袁志兰教授表示,青光眼是一种眼内房水引流系统受阻,导致眼压升高的疾病。高眼压会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损伤,严重时会导致失明。这是一种终生进行性、不可逆转的致盲眼病。由于青光眼早期往往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且不同地区诊断和治疗水平存在差异,公众知晓率很低;目前全球青光眼的未确诊率为50%,而我国青光眼的未确诊率高达90%左右。我国普通人群中青光眼的发病率为0.68%,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
袁志兰介绍,青光眼分为三种类型: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发育性青光眼。虽然青光眼对视力和视野的损害是不可逆的,但只要青光眼患者早期发现并适当治疗,绝大多数患者一生都可以保持一定的视功能。
有些人可以看到青光眼的迹象
虽然青光眼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但还是可以看出一些青光眼的症状。婴儿型青光眼有一些特殊的症状,如婴儿畏光、流泪、睫毛内翻、眼球比正常儿童大等,这些都可能是青光眼;长期患病的孩子,往往眼睛发黑,没有光泽。这些孩子的母亲已经患有这种疾病,并且在出生时病情更加严重。其中一些孩子的视神经是可逆的,及时手术可以挽救他们的视力。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也或多或少有早期症状,如眼眶肿痛、虹视、视力模糊等。大多出现在晚上,休息后会自动缓解。此外,患有潜在青光眼的患者,如眼球小、房角狭窄、晶状体随年龄增长而肿胀等,可能会在季节气候变化、情绪变化时在暗室停留时间过长,或看书时间过长,或接受创伤性手术。在其他情况下也可能发生青光眼的急性发作。袁主任提醒,由于青光眼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所有青光眼患者一经确诊应遵医嘱,到医院定期检查。即使手术后,患者也不应该认为手术后就可以一劳永逸了。他们还应该定期去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