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别人是什么心理(讨好别人啥意思)

“取悦别人”也是一种心理疾病。古罗马皇帝马库斯·奥勒留在他的《沉思录》中写道,“不要浪费时间讨论谁是好人。做一个好人。”在普通人的心目中,好人的价值是不言而喻、不容置疑的,而且似乎好人越多越好。至于谁是好人,好人

“取悦别人”也是一种心理疾病。古罗马皇帝马库斯·奥勒留在他的《沉思录》中写道,“不要浪费时间讨论谁是好人。做一个好人。”在普通人的心目中,好人的价值是不言而喻、不容置疑的,而且似乎好人越多越好。至于谁是好人,好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什么,很少有人仔细思考过。然而,在美国,有一个术语叫“好人综合症”,它为人们仔细思考好人及其所做的好事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分析和治疗视角。所谓“好人”,就是那些对别人特别和蔼可亲,特别健谈,有求必应,想方设法帮助别人,不利己而利人,并以此为荣的人。对他们来说,做好人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或行为,更是一种与他人特殊的人际关系。

好人做对别人有利的事,让别人快乐,所以好人总是能讨人喜欢。很少有人讨厌好人免费做善事。可以说,其他接受好人帮助行为的人都有意无意地有自私的目的,利用了好人的这一特性并从中受益。而好人不但不关心,反而乐在其中。美好的事物不一定有助于社会美好的积累。这是一个问题,但大多数人只将其视为无害的问题。

讨好别人是什么心理(讨好别人啥意思)

然而,2001年HarrietBraiker的《讨好的毛病:治疗讨好他人的综合症》的出版,却在好人多的美国社会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它成为畅销书,成为著名电视主持人温弗瑞的电视节目中讨论的话题,并且至今仍然是大众心理学中经久不衰的话题。

布莱科的书让读者看到,做好人并不是一个无害的问题,而是一种有害的心理疾病。源于“好人”对自己的个体价值缺乏信心,并渴望将自己所做的事用于他人。做好事,换取外界的认可和赞扬。这种欲望一旦成为一种心理刻板印象,就会严重降低演员的判断力和自控力,变成一种习惯和依赖,可以称之为“爱好”。

布莱科所说的“取悦他人”综合症就是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好人综合症”。好人综合症是可以自我测试的,心理学家建议大家问自己几个简单的问题,比如“当你想说不的时候,你会说是吗?”“你渴望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吗?”“如果有人不喜欢你,你会感到不舒服吗?”自省的前提是对自己诚实。如果一个人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是”,那么他很可能患有好人综合症。

好人综合症往往不仅是一种行为偏差,也是生活或事业某些方面出现危机的征兆。例如,患有好人综合症的人通常都是职业平庸的人。他们工作很努力,但取得的成就却相当有限。做好事成为他们补偿别人对他们另眼相看或赞扬的方式。又例如,他们的家庭或家庭关系可能有缺陷,例如成为孤儿或单亲父母,没有父母或兄弟姐妹的照顾。这会让他们更加在意疏远的人对自己的好感,并且会不惜为此做出任何努力。有的甚至对家人说话严厉,对外人却特别和蔼可亲。

“做一个好人”不仅仅是做一个好人的问题。这常常给家人带来困扰,甚至让他们觉得自己也在受苦。好人的不辨别,也会给家人带来伤害。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要想保持健康的心理,并以符合常识的方式行事,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健康界限”。每个人都生活在身体、情感和思想的某些健康界限内。这些界限帮助他判断和决定他可以接受谁和接受什么程度,以及他可以为谁给予什么和程度。

人们的负面情绪一般都是由这种界限意识决定的。例如,如果你的孩子需要你帮助做作业,或者要求你周末带她去儿童游乐场,如果你做不到,你就会感到内疚。如果你的单位领导催促你在业余时间多做点好事,而你没有做到,你可能不会感到愧疚,而是担心领导不高兴而指控你。

拼命为别人做好事,不求自私只求利益他人,不惜一切代价试图让别人接受你、喜欢你。在你有这样的行为之前,或者说在这样的行为成为你心目中的“好事”之前,你的个人健康界限和亲密与疏远的意识一定首先发生了某种突变,因为在人类社会中,给予的自然教育正常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包括亲密与疏远的教育,不是这样的。好人综合症常常伴随着对幸福的扭曲看法。

罗伯特·格洛弗博士是好人综合症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权威,也是《不再当好人》一书的作者。他指出,几乎所有优秀的人,在意识或潜意识中都会有类似这样的想法:如果我隐藏自己的缺点,成为别人希望我成为的人,那么别人就会肯定我,认为我很好,他们也会尊重我。并重视我。这样,我的人生就有意义、有价值了,我找到了幸福。事实上,这种幸福感或自我意识取决于别人对我的看法。我自己也抓不住,所以其实我并不快乐。

对于患有好人综合症的人来说,做好事不留名、不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做好事,不仅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更是一场毁灭他们唯一幸福的灾难。我们不应该对他们进行道德指责,而应该给予理解、同情和怜悯。布朗宁夫人在她著名的诗《奥萝拉?莉》中写道:“愿仁慈的上帝宽恕所有好人。”这个“宽恕”再准确不过了。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