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降价死的尴尬原因(药品降价死)

药品价格调整后,不少药品从市场上消失。药品“降价”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记者调查发现,一旦国家有关部门调整药品价格,各环节的利润空间都会缩小。为了这些环节,人们常常选择放弃用药。面对“业绩”,销售人员“无能”我们以记者调查的氯霉素滴眼液为例。当...

药品价格调整后,不少药品从市场上消失。药品“降价”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记者调查发现,一旦国家有关部门调整药品价格,各环节的利润空间都会缩小。为了这些环节,人们常常选择放弃用药。

面对“业绩”,销售人员“无能”

药品降价死的尴尬原因(药品降价死)

我们以记者调查的氯霉素滴眼液为例。当记者询问两种氯霉素滴眼液的价格差异时,销售人员解释道:“药物浓度不同,国家调整的、售价1.3元的,实际上和生理盐水差不多,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越贵的药对沙眼越有效。”她还强调,高价药品中氯霉素的浓度远高于低价药品。

听了销售人员的话,大多数购买者都会选择更贵的药物。那么实际上,两种药物的区别到底有多大呢?一位眼科医生透露,滴眼液中添加的透明质酸钠在手术中广泛使用,可以滋润眼睛、保护结膜。但治疗沙眼、结膜炎等疾病的有效成分仍然是氯霉素。白色的。药物浓度通过药物含量除以体积计算。两者分别是20mg除以8ml和12.5mg除以5ml。经计算可知,两种规格的药物浓度相同,均为2.5mg/ml。因此,销售人员关于贵药药物浓度高、疗效好的解释是错误的。

众所周知,药店销售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销售人员没有理由不了解药品浓度的常识。那么她为什么要“欺骗”药品购买者购买昂贵的药品呢?大家一定要明白,1.3元的药品和8元以上的药品给销售人员带来的销售结果是不同的。

药价“倒挂”经销商舍不得

在大型连锁药店管理者看来,每一次降价都是对药店的考验。药店需根据最新限价调整定价,并与药品代理商重新进行价格对接。9月份的调价涉及他们药房的几十个品种的药品。有四五类药品被“倒挂”,即进货价高于最高零售价。为了遵守规定,他们只能亏本出售,然后再出售。与药品代理商重新协商购买价格。

“按照限价销售,代理商的利润将会被压缩,最终代理商将不再向药店供应该药品。”该经理告诉记者,他还发现一些药品降价后“停供”。但随着该品种的消失,具有相同功效的药物以新名称或新规格出现。例如,该药品原来每盒12片,改为每盒15片,价格仍与以前相同甚至更高。

利润压缩,医药厂商选择放弃

河北省一位药商表示,药品分为原研药和仿制药。我国99%的药品都是仿制药。这是因为仿制药比原研药需要更少的初始投资。原研药一般需要数亿的研发投入和多轮临床试验。流程要求高、耗时长、资金回笼慢。仿制药只需要一套药品生产设备。与数千种药品相比,生产成本几乎为零。药品成本主要放在药品流通、药品推广等中间环节。对于一些药企来说,一旦某种药品的价格和利润受到限制,他们自然会想方设法调整经济损失,向市场推出更新的药品。因此,限价药品最有可能被淘汰。

记者联系了多家药品生产企业。一家药厂负责人表示,药企不愿意看到降价药品退出市场:“国家统一实施药品降价以来,很多‘老药’退出市场,很多‘老药’退出市场。”药企生存不下去了。我们药企这几年也把药品降价退市,这确实是无奈之举,退市意味着开发其他药品,也意味着成本增加。”

药企淘汰限价药品的另一个原因是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例如,对于某种药品,不同地区可能有五六个厂家分别生产和经营。大型药企的生产成本较高,刚进入行业的药企想要占领市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控制成本。这将使他们在零售或上市价格上具有优势,从而直接导致药品利润的压缩。尤其是国家定价的药品,在遭遇恶性竞争时,往往是药企的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